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《2018年中国不孕不育现状》,2018年我国不孕不育人数约为5000万,占育龄夫妇的12.5%。
2019 年中国不孕不育率现状报告
不孕不育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。近年来,我国不孕不育率逐年上升,对个人、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。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 2019 年中国不孕不育率的现状,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。
研究数据
本报告的数据来自 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《中国妇幼健康监测系统》调查。该调查覆盖全国 31 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 150 个县(市、区),共抽取 100 万名育龄妇女。
主要发现
1. 不孕不育率总体水平
2019 年,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为 18.9%,比 2010 年的 12.5% 显着上升了 6.4 个百分点。
2. 地域差异
不孕不育率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。最高的不孕不育率出现在北京(25.9%),其次是上海(25.1%)和天津(24.5%)。最低的不孕不育率出现在西藏(7.7%),其次是青海(8.6%)和宁夏(9.5%)。
3. 年龄因素
不孕不育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。35 岁以下女性的不孕不育率为 16.3%,3540 岁女性的不孕不育率为 24.9%,40 岁以上女性的不孕不育率为 36.8%。
4. 教育水平
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不孕不育率较高。初中及以下学历女性的不孕不育率为 20.6%,高中学历女性的不孕不育率为 19.5%,大学及以上学历女性的不孕不育率为 17.9%。
5. 其他因素
不孕不育率还与生活方式、环境因素和生育历史等因素相关。例如,吸烟、酗酒和肥胖与不孕不育风险增加有关。环境污染、压力和工作时间过长也可能影响生育力。
影响因素
导致不孕不育率上升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,包括:
年龄结构变化
生活方式改变
环境污染
生育政策调整
结论
2019 年,中国不孕不育率持续上升,这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问题。不同地区、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教育水平人群的不孕不育率存在较大差异。导致不孕不育率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。
建议
为降低不孕不育率,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括均衡饮食、定期运动和戒烟戒酒。
加强环境保护,减少空气污染和化学物质暴露。
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,减轻育龄夫妇的生育压力。
提高公众对不孕不育的认识和知识,鼓励及时就医。
加强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建设,提高不孕不育的诊疗水平。
加大科研投入,深入探索不孕不育的病因和治疗方法。
根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《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(2019)》,2018年我国不孕不育人数约为5000万。
“我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达12%15%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