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2023年国家卫建委发布的《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》,2021年我国不孕不育率为18.9%,意味着每100对夫妇中约有18.9对不能自然受孕。这意味着我国不孕不育人群数量已达到5000万人左右。
不孕不育率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也不均。35岁以下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为15.2%,3539岁为20.1%,4044岁为27.3%,45岁以上为32.6%。
2019年中国不孕不育现状
概览
中国不孕不育率约为1215%,影响约5000万对夫妇。
辅助生殖技术(ART)的利用率不断增长。
不孕不育的病因复杂且多样化。
原因
女性因素(6070%):
排卵功能障碍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)
输卵管因素(如输卵管阻塞或粘连)
子宫内膜异位症
卵巢早衰
男性因素(2030%):
精子数量减少
精子活动力降低
精子形态异常
环境因素:
污染
压力
不健康的生活方式
其他因素:
免疫系统疾病
内分泌疾病
遗传因素
治疗
药物治疗:
促排卵药物
促性腺激素药物
手术治疗:
输卵管整形术
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术
辅助生殖技术(ART):
体外受精胚胎移植(IVFET)
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
胚胎冷冻
其他治疗:
中医
针灸
心理咨询
ART的趋势
ART利用率不断增长,2019年约为300万个周期。
技术成功率有所提高,IVFET的活产率约为3040%。
胚胎冷冻技术的改进促进了ART的可及性和成功率。
社会影响
不孕不育对夫妇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,导致压力、焦虑和抑郁。
经济负担也是一个挑战,ART治疗费用高昂。
社会污名仍然存在,阻碍了不孕不育夫妇寻求帮助。
未来展望
继续研究不孕不育的病因和治疗方法。
提高ART的可及性和成功率。
减少社会污名,为不孕不育夫妇提供更多支持。
根据2021年《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》,2020年,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约为5000万人,占育龄夫妇的12.5%。
约 1015%